中資海外抄底升溫 商務部正編制海外投資指南
2009年06月29日 8:57 14040次瀏覽 來源: 中國經濟周刊 分類: 重點新聞 作者: 宋雪蓮
6月29日消息 進入今年,前些年時常在“走不走出去”和“怎么走出去”兩個問題上糾結徘徊的中國企業(yè),似乎陡然間增加了信心。
據全球最大財經信息供應商湯森路透集團(Reuters)發(fā)表的報告稱,從2009年年初,截至2009年2月17日,在全球跨境并購規(guī)模同比下降35%的情況下,中國企業(yè)今年的海外收購總額同比增加40%,涉及金額達到218億美元,僅次于德國,居世界第二位。
2月之后,中國企業(yè)的大規(guī)模海外并購案更是風起云涌。先是中鋁宣布195億美元注資全球礦業(yè)巨頭力拓方案,若不是力拓最終毀約,險些成就了中國企業(yè)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海外投資;接著是湖南華菱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收購世界第四大鐵礦石供應商FMG17.34%的股權,成為它的第二大股東;鞍鋼入股澳洲礦企Gindalbie;中國五礦集團以13.86億美元100%收購澳大利亞OZ公司主要資產的交易獲得成功;吉利收購全球第二大自動變速器制造企業(yè)澳大利亞DSI公司;中石油完成對新加坡石油公司45.51%股份收購;中石化收購Addax石油公司,總價達82.7億加元(合72.4億美元),創(chuàng)下中企海外并購新紀錄;蘇寧電器注資控股日本老字號電器連鎖企業(yè)Laox公司,成為第一家收購日本上市公司的中國企業(yè)
在“專業(yè)出身”的上汽至今仍淪陷在收購韓國雙龍爛攤子中之際,“門外漢”四川騰中重工擬收購通用悍馬又一次在國內引起軒然大波。一家中國的民營企業(yè)能夠收購享譽世界的悍馬,這在金融危機發(fā)生之前似乎還很遙遠。
是金融危機帶來的“抄底”機遇鼓舞了中國企業(yè)?
6月15日,商務部新聞發(fā)言人姚堅在當天的例行新聞發(fā)布會上表示,在當前中國經濟實力不斷增長、外匯儲備增多、企業(yè)的競爭力不斷增強,以及當前國際市場資源類商品和部分企業(yè)的價格下降的情況下,“走出去”確實是一個重要的機遇。同時,中國的企業(yè)面臨國際化經驗不足的問題,無論是企業(yè)的文化、經營的能力、人才的培養(yǎng),還是在企業(yè)國際化過程中的并購方面都存在經驗不足問題,也會遇到一些困難和問題,這些都是中國企業(yè)全球化過程中的一個必須面對的現實。
但,“從大的方向看,中國企業(yè)國際化進程肯定會持續(xù)下去,甚至會進一步加快,這是不會改變的。”姚堅如是說。
商務部正編制投資指南
商務部跨國經營研究部主任、海外投資研究中心主任邢厚媛最近忙得不可開交。
“我們正在編制《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qū))指南》(下稱《指南》),第一批20個國家的投資指南已經發(fā)布并掛在了商務部的網站(http://fec.mofcom.gov.cn/gbzn/gobiezhinan.shtml)上。”邢厚媛告訴《中國經濟周刊》,“本月下旬將再次發(fā)布55個國家的投資合作指南,6月底所有的投資指南都將和大家見面。”
據邢厚媛介紹,《指南》于2008年5月由商務部組織我駐外使館經商處、商務部研究院、商務部投資促進局和國內有關專家共同編寫,范圍覆蓋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首批發(fā)布的是巴基斯坦、泰國、馬來西亞、日本、印度、俄羅斯、波蘭、德國、芬蘭、亞美尼亞、沙特阿拉伯、贊比亞、馬達加斯加、喀麥隆、尼日爾、新西蘭、墨西哥、加拿大、圭亞那和智利等20個國家的《指南》。
“中國企業(yè)業(yè)務快速發(fā)展,對外的直接投資、勞務合作以及BOP(國際服務貿易)、BOT(建設-運營-移交項目融資模式)等幾乎已經遍及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對政府部門的要求也由原來的審批,變成要求提供便利和服務。”邢厚媛說,“企業(yè)過去'走出去’都要靠政府去批,這可能會耽誤企業(yè)走出去的時機。”
記者在商務部網站上看到,針對我國“走出去”企業(yè)的特點,《指南》既介紹了所在國(地區(qū))與投資合作有關的基本信息,又指出了我國企業(yè)在所在國家(地區(qū))開展業(yè)務可能遇到的問題,給企業(yè)以必要提示和建議。所在國(地區(qū))的有關法律法規(guī)、官方統計數據和其他政治、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等方面的情況也都在《指南》上有顯示。
“為了保證信息來源的可靠、客觀和公正,我們采用的信息主要來自我駐外使領館經商處、所在國(地區(qū))政府部門、官方或半官方機構以及有關的國際組織和機構,《指南》提供所在國(地區(qū))最新發(fā)布的法律法規(guī)、政策和經濟數據等信息,也將定期更新。”邢厚媛說,而就在6月11日,新近準備印刷的《指南》就因為加蓬總統去世和盧森堡新政府組建而重新進行了替換。
據悉,因《指南》涉及的小語種眾多,參與《指南》編撰的人員已達2000余人,“研究院的離退休人員都發(fā)揮了自己的余熱。”邢厚媛說。
據介紹,《指南》甫一經面市即遇熱捧。“僅從商務部網站的點擊率來看,《指南》沒有發(fā)布前頻道的日點擊率在1萬次乣1.5萬次之間,而《指南》發(fā)布以后,頻道的日點擊率已經躥升至15萬次以上,企業(yè)、地方政府主管部門、外國駐中國的招商機構等都紛紛來電或者留言進行咨詢。”
“我們看到了民眾的熱情。”邢厚媛說,“民眾有熱情的時候政府該干什么呢?沒有沖動時政府通過優(yōu)惠政策去引導,而有沖動時,政府的職責就是告訴企業(yè)風險在哪,機會在哪。”
“中國企業(yè)走出去需提高自身的國際競爭力,而這已經不是企業(yè)自身的事,還包括政府管理模式的創(chuàng)新。”邢厚媛說,“管理水平的提高是通過更高水平的服務來體現的,政府不提高管理水平,一樣會打敗仗。”
責任編輯:hoping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m.caoyihe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